2020年1月22日 星期三

20200118 漫步浸水營古道

第45馬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穿越時空來到後山

 看過俊豪師臉書記載浸水營古道健行之行蹤與照片,莫名地浸水營三個字在我心房內滋長,似乎在召喚著我前往拜訪,在看過TUR 底下的簡介,動動滑鼠就一鍵報名參加了。
    有一條路,五百多年來有原住民、清朝官兵、外國傳教士、日本人、牛販和國民政府等各時代的人民走過,它名叫「浸水營古道」,西起屏東枋寮,橫越中央山脈至臺東,是一條越嶺點最低、使用頻率最高、且壽命最長的古道。
    現今走訪浸水營古道,西段多半經由大漢林道上山,車輛可通行至林道23.5公里處,在「大樹林」一帶與原古道會合,接下來的東段部分已被林務局規劃為「浸水營國家步道」,全程路徑明顯,每五百公尺即設有一里程碑,古道上仍留有州廳界、清代營盤、日警駐在所、木炭窯和舊鐵線橋墩等多處遺跡,並擁有豐富珍貴的熱帶霧林動植物景觀,途中可遠眺南北大武山,每年冬天在步道東端,還有機會看見數以萬計的紫斑蝶在此聚集越冬!若由西往東緩緩而下,約6~8小時可步行至臺東的姑仔崙吊橋。但路程長達15公里以上,途中缺乏水源,行前需做好準備,可依據個人的時間、體力和交通狀況選擇是否原路折返,若想走完全程,最好事先安排車輛接駁,方能順利完成這條穿越中央山脈和五百年時空的浸水營古道。
    本區濕潤的氣候造就特殊植被環境與生態系,也孕育為野生動物的重要棲息地,最著名的為台灣穗花杉。大漢林道18K後林相完整多樣,劃設「浸水營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」、「大武事業區台灣穗花杉自然保留區」、及「大武台灣油杉自然保護區」,可見其棲地的特殊及重要性。
   賽事路線從坊寮火車站開始是先7K柏油路面,再接大漢林道過23K處(高點),才是15K的浸水營古道(下切林道越野路線),然後是一望無際3-4K的河床,最後再接柏油路面4-5K到大武。53K組的關門時間是10小時,單趟只有三個補站。
(一)簡易水站-舊管制所(12.9公里):大漢林道6K處,無補給人員,僅置放水供跑者補充,使用後請壓扁置放原位,志工回程會回收
(二)浸水營古道入口處(29.7公里):過大漢林道23K處,除了基本補給(水,運動飲料,沙士,可樂及水果),另準備熱粥,蛋糕,包子,茶葉蛋,鹹蛋,薑茶,咖啡,香港桃酥,方塊酥及香腸魯味等
(三)106公里組大武折返點(即53公里終點,預計12:30撤站),除了基本補給及水果外,另亦準備熱粥,雞湯,仙草,醋飲,咖啡,山豬肉,魯味香腸等,回程各補給站均相同(53公里組終點補給自理)。
    
    藉著浸水營古道穿越中央山脈, 從屏東枋寮跑到台東大武, 沿途經過許多清代及日治時期的營盤或駐在所,彷彿穿越500年的時空(台中跑友林憲治賽後回應說)。
 浸水營古道西起屏東枋寮鄉的水底寮,東至台東巴塱衛(今大武),循大樹林山(今大漢山)東、西兩條長稜而開,和緩坡度幾乎成一直線,是橫越中央山脈的最低越嶺點最短距離,全長僅47公里,成為數百年來使用率最高壽命最長的古道,昔日卑南人到西部交易或日本總督巡查,都只用一天就走完全程。
 清同治13年牡丹社事件後,清朝開始重視台灣,以「開山撫番」作為建設、開發及鞏固國防的政策,光緒3年開始整修三條崙到出水坡,光緒8年(1882)正式開闢成寬6至8公尺的官道,光緒10年全線完工,稱為「三條崙-卑南道」,也就是現在的浸水營古道。
 光緒20年甲午戰爭以前,「三條崙-卑南道」是東西部行旅往來的熱鬧道路,東部運送牛隻到西部販售、傳教士乘轎到卑南地區傳教、清朝官員赴任都要踏上這一條路,未滿3歲的胡適也曾被媽媽抱在懷裡,乘坐簡陋「番轎」顛簸多日,前往台東與父親胡傳相會。
 日治時代,6度整修古道,不但具備理番功能,也是電報及郵遞的重要路線,總督巡行全島、日本知名學者進行人文與自然的學術調查、登山健行活動都是古道上的故事。

 古道西端的起點是屏東縣枋寮三條崙本(又稱石頭營),沿線設有歸化門營、六儀社營大樹前營、大樹林營、出水坡營溪底營,直到海邊的巴塱衛營。
 日治末期南迴公路通車,古道失去主要官道的功能,然而一般民眾買不起昂貴的車票,直到民國五○年代後期,浸水營古道仍然是庶民東西往來的主要道路。民國57年,國防部在大漢山頂建雷達站,開闢大漢林道作為軍用道路,古道西段被車道截斷,東段也因軍事管制而日漸荒廢,只有軍隊步兵跑山訓練時使用。
 古道被遺忘在南台灣蔓生的植物間,直到民國81年古道專家楊南郡和徐如林著手探勘調查,才讓浸水營古道重見天日,現在的「浸水營國家步道」為民國94年林務局台東林區管理處重新整修,屬於浸水營古道東段,以大漢林道23.5公里處為起點,台東姑仔崙吊橋為終點,全長15.4公里。

    
    53公里組:總爬升 2,000M
枋寮火車站→中興路→右轉接中山路→過1號省道→中華路→建興國小新開分校 6K →大漢林道 →浸水營古道 32K →大武溪河床46K→加羅坂部落 50K→大武鄉舊遊客服務中心(往大武車站轉彎處)(終點) 53K。
106公里組:總爬升4,000M
大武鄉舊遊客服務中心 53K處,折返回枋寮火車站
路線圖:https://ridewithgps.com/routes/13030936


    前一天就已經將戰袍穿在身上,事先google車程要1時30分左右。將鬧鐘設定03:50 起床,04:00出發,05:30 順利抵達枋寮火車站,右轉儲運路,很順利在僑德路旁找到停車位。步行至火車站,天空仍暗。

快樂枋寮遊之入口印象有芒果與蓮霧

   跑友們陸續到達會場進行報到,號碼布是當場發放,無NFC晶片之跑友需現場以100元購買

蓮霧造型的乘客座位區

請台中來的跑友林憲治幫我留下暗黑的身影

為自己第一次的浸水營古道行加油!

    自稱硬梆梆的主辦人陳邦生

賽前邀請參加53K組的跑友來張大合照。

    出發後遇到的第一個紅綠燈,在台一省道大路口前,我回過頭拍攝後方的跑友。

前面領跑的三位跑友

    3K 過建興瓦斯行後,往右看去之遠山含黛,我要好好記住這美麗山巒的景致,待會可是要橫越中央山脈尾到台東大武。

5K 進入新開後就可見到浸水營古道指示牌

枋寮的芒果早已開花,盛產期會趕在玉井芒果季前收成上市

7K 正式進入大漢林道入口,開始一連串的上坡

    10.5K來到大漢林道3.8K處,右前方是通往大漢山休閒農場的入口

往右看去山巒疊翠

    前面跑友跑到此地拿出手機離線地圖辨識方向後取左道前進,後方的跑友自然是亦步亦趨。

跑友沿著大漢林道往上跑走,旁邊不時會出現支線農路

這裡的小黑很有精神地像每一位跑友打招呼

後方的跑友們紛紛迎頭趕上

 13K來到昔日大漢舊檢查哨(大漢林道6K處),去年參加過的跑友直指此處是去年部分跑友迷路所在地。

咖啡農園此起彼落設置在山林各處方興未艾







    18.5K (大漢林道11.5K處,標高1020公尺)來到Chalalapa,此地原無部落,民國58年起,因為大漢林道的拓寬工程,陸續有力里社居民搬來此定居,目前有十餘戶居民。
黝黑之原住民圖騰標誌



    20K來到力里部落頭目石像(大漢林道13K處),大多數的跑友均會在此駐足拍照。
    這裡是排灣族重要的十字路口,從這裡向北下去是力里社遺址,向南下去是舊稱割肉社的古華社遺址。
    力里社與古華社是盟友,不論是在荷治時代、清治時代或日治時代,經常都是聯手對抗外來的統治者,幾番被征討、殺戮、焚村,他們始終不改堅定的獨立自主理念、往昔是浸水營古道上最剽悍的部落。

積雲已經開始聚集,可惜自己急著趕路來不及認識這些山頭。

    繼續沿著大漢林道到具瑪奴山北麓,大漢林道14.7K處,這是我遇到第一個營盤遺址清代六儀社營盤遺址。從前的人一大早從三條崙石頭營出發,到六儀社的時候正好吃午餐。


    過了六儀社營盤遺址之後,大漢林道開始有比較明顯的上坡。而林道近日打除原有鋪面重新鋪設水泥路面,對於汽車相對應較為舒適便利,但對跑友而言,持續上坡還是相對的吃力。



    左側是打除之原有地板,會堆置整齊在邊坡防止小落石直接掉入車道。

陽光透過樹葉之間隙迤灑一地

    部分楓香樹葉已染紅,這裡路旁栽種成排的楓香樹,原本是準備做為種植段木香菇之用。但是近來菇農多用太空包來大量栽培香菇,這些楓香樹兒而留下來成為「風致木」。

    在大漢林道19K 我持續走著,走走跑跑,大部分時間是用走的,即使跑起來,頂多也只能跑60公尺左右。

大漢林道20K,跟隨憲治的腳步,我持續往上走著。

    清代大樹前營盤(樹林口營盤),在日治時代成為大樹林駐在所遺址。清代由石頭營往東到巴塱衛的商旅或官吏,都在大樹前營過夜。
    日治時代昭和11年(1936年)因南迴公路通車,浸水營道路失去重要性而撤廢大樹林駐在所。

    大漢林道21K依然是上坡,但大部分時間我只能用走的。此時斷斷續續有五、六輛小巴載著遊客上山,應該也是來走浸水營古道的遊客!只是他們比我們輕鬆。我走著走著感覺空氣愈來愈稀薄,換氣似乎變得愈來愈困難,詢問走過身旁的跑友確認登山口之關門時間為十二點,就比較放心,不擔心被關門。覺得自己很窩曩的想法湧現腦海,上星期日全馬才破四破PB,怎麼今日累得像條蟲似,跑不起來,只能用走的,走的速度又不如其他跑友,漸漸被超越到,看不見他們的車尾燈。

山嵐隨風一陣一陣隨風飄下

接近正午時分,雲層逐漸積累

雲霧也開始現出行蹤

 好不容易撐到23K,我知道剩下500公尺就會到林道23.5K登山口,也是全程中途唯一的補給站,希望補給之後能夠迅速恢復體力來完成後半段的賽事。

    雲霧籠罩路面,終於看到補給站就在正前方,我的心情不禁愉悅起來!


    看到攝影師守候在補給站前拍照,我立刻變換成跑步的姿勢跑入補給站,感謝陳雅真攝影師的忠實紀錄。

    補給站好不熱鬧,熱粥、煎牛肉、蛋糕、茶葉蛋、肉包、咖啡、橘子、小蕃茄、香蕉、可樂、運動飲料,跑友們滿懷感激地享受這豐盛的補給。



    我在此拿出水袋觀察前半段路程用水情形,驚覺已用半袋之多,再請工作人員幫我補足水量。

浸水營古道的入口

浸水營國家步道路線圖



    前方跑友以健行的方式前進,我心想剛補給完,腸胃尚未消化完畢,就先跟走一段再說。

這位大哥試著小跑步前進,我亦如法炮製!

來到古道的正式入口

斑駁之古道指示牌發人思古之悠情

    浸水營國家步道禁止腳踏車進入,指示牌說明步道全程是16公里,全程步行時間約6小時。

剛進入步道之路面有點濕潤

   浸水營國家步道每0.5公里會豎立一支距離指示牌,便於山友辨別判讀。
    可惜未能留意到浸水營之州廳界中央山脈分水嶺,這裡經常雨霧瀰漫,排灣族稱此地為Chuwa Zarom,Chuwa是指地點,Zarom是水的意思,浸水營的得名也是來自於此。日治時代臺灣總督巡視浸水營古道時,高雄州廳及各級官員都在此地迎接。
    嚴格說來,最能代表浸水營的特殊風貌,應該是從現在的浸水營古道步道入口算起,到大漢山與姑仔崙山間的鞍部,中央山脈越嶺點為止的1公里路段。地貌是力里溪源流區平緩的老年期地形。林下因大量腐葉堆積而不易透水,加上地勢平緩不意宣洩積水。
    這一片區域原本是力里社打獵的勢力範圍。
    過了越嶺點,我們就進入臺灣東部,大武溪南支流,茶茶牙頓溪的流域了。


    步道全長15.9公里,這是1.5公里處,

步道地名方向指示牌

步道大致是像這樣碎石泥土路面,常是一人的寬度。

偶遇樹木倒下橫亙路面

    清代大樹林營遺址、日治浸水營駐在所遺址,清光緒8年(1882年)起設屯營,原稱大樹林營,清光緒20年(1894年)改稱浸水營。
    日治明治34年新設浸水營駐在所,日治時代昭和11年(1936年)因南迴公路通車,浸水營道路失去重要性而撤廢。
     撤廢以前浸水營駐在所是自大武西向走浸水營古道的中途休息站,臺灣總督巡視浸水營道路時,都是在此午餐。

    過了浸水營遺址之後,步道繼續下坡,穿過柳杉造林,有時樹根亦會因泥土流失而突起,需要小心不要被絆倒。

樹巢蕨與姑婆芋佔據樹幹為王
    遇36.2K第一涼亭,是浸水營古道展望最好的地方,除非濃霧瀰漫,可以觀賞茶茶牙頓溪谷壯觀秀麗的景緻,以及溪谷源頭的大樹林山,天氣好的時候,也可看到熊鷹。因有登山山友群聚休息,故未停下腳步來拍照。
39.3K來到第二涼亭,因四下無人,故拿出相機記錄周遭景物。


清代出水坡營盤、日治出水坡駐在所遺址


    古里巴堡諾與新出水坡駐在所、出水坡神社之方向指引,惜因時間緣故無法久留一探究竟。其中出水坡神社位於此地以西,路旁有石階7階,沿稜而上約100公尺為出水坡神社遺跡,神社後方400公尺的稜線上,有新出水坡駐在所遺址。

   看到大武溪河川有車輪痕跡,我當下以為主辦單位很貼心派台X-trail 守候跑友渡溪之安全,看到車頭方向,我以為是要向右跑到大武。

這個季節水量不豐,不然跑在河床旁也是蠻危險的。

簡易的入口管制

    過管制口來到清代溪底營盤遺址,位於茶茶牙頓溪與姑仔崙溪匯流點上游平台,現稱苗圃。民國57年設立,當時苗圃內設有「林相變更招待所」,其後方平臺闢有直升機停機坪,招待所有9間客房,有電燈、電話、游泳池等設施,供美國派來的林業專家居住。直到民國65年,林相變更停止工作人員才撤出。

    幽靜的檸檬鞍並木,當時苗圃殘留的樹苗,有鞍樹、臺灣櫸與光臘樹,如今都已長成大樹。

    姑子崙吊橋架設於茶茶牙頓溪上,是浸水營越嶺道上重要的兩座吊橋之一。最早架設於大正6年(1917年),當時姑仔崙駐在所正好設在清代溪底營盤址上,所以將此吊橋稱作姑仔崙鐵線橋。
    現在所見的吊橋遺蹟,是大正15年以1250日圓經費重建的,時隔70餘年,僅剩橋椼而已。



    45K來到姑子崙吊橋,前方女跑友向我詢問現在時間,我按Garmin 935查看時間後回答她是14:13,我則向她確認關門時間為下午16:30,後見她果決地往前跑去,心裡很想跟她說她跑錯路!我回頭亟欲尋覓下到河川地的通道,

浸水營國家步道簡介

我終於找到下到河川地的通路

    後來見到金色X-trail 返頭往另一端開去,我心想他是不是要去告訴那位女跑友她跑錯路?

    我端視著大武溪溪水,思考是否真的要涉足而過?後來聽到橋上一位女跑友向男跑友說下面有人,我還跟他們說我是從另一頭下來的,他們並沒有要下到河床的意圖,叮嚀我注意安全,並繼續前行,我再定睛往另一頭看去,有些許跑友的小小身影逐漸往另一頭移動,我想我應該跑錯了!就趕緊折返回到姑子崙新橋繼續未竟的賽程。

浸水營古道遇見歷史

過橋後,我回頭去看姑子崙新橋身影

浸水營古道導覽地圖架設在入口處石堆上

    上午從枋寮送健行遊客到登山口的巴士,下午已在台東這一端等候他們的歸來。

沿著四輪車輛的輪跡,我往大武方向繼續往前跑

    回頭去拍攝離開古道的山景,也感謝路邊這個小樹庇護我,讓我可以再次暢通腸胃,解決肚子不舒服的症狀。

    終究還是來到需要涉水的地方,剛才看到一位女跑友蹲下,原來她是在穿鞋子,因為沒帶ㄚ拖,且離關門時間尚屬充裕,故我決定把鞋襪脫下,光著腳ㄚ子涉水而過再穿好鞋襪,繼續完成賽程。

    49K 出了河川地,來到加羅板部落,詢問一位載客司機,他直指朝右上坡跑去即可接到大武車站。

    我很開心地直呼看到太平洋了!這位女跑友也往我手指太平洋的方向看去,便又繼續往前跑。

我駐足來拍攝海天一色的太平洋

    這一段大武林道上坡跑得很虐心,52K 終於下到平地,往山裡看去,山的那一端應是屏東的枋寮!

一群黃牛在草原間覓食,看看地圖詢問在地人跑往大武方向,

    太麻里戶政事務所大武辦公室,應該是戶政事務所也因人口減少而裁併吧!

大武橋前的紅綠燈

    從大武橋往西看去之景色,河川堤岸道路正在整修,深深覺得主辦單位考慮周詳,能避開施工路段,引導跑友跑在安全的路上。回到終點後從硬邦邦手中領回五百元紅包,並換好服裝,便走向大武火車站。雖然知道火車還須等待半個多小時,不過還是提早到比較好,順便可以休息一下,畢竟回到枋寮後,還須自行開車回台南。

和平部落勇士之精神堡壘

 大武火車站必須再往上走,向服務窗口購票,竟然還有位子,年初 1/2 零點要預訂車票時,系統顯示並無座位,最後退而求其次訂遠一點車程,從金崙至枋寮才有座位,但因考量完賽時間不定,後來就放棄付款。
    5:02 大武發車,5:46即抵達枋寮,跑步要跑九小時,搭車卻僅需45分鐘左右,只能說時代轉變迅速,交通愈來愈便利。

    有了號碼布與晶片,感覺自己似乎已正式成為一位超馬跑者,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像林義傑、陳彥博參加世界著名賽事。

    我的完賽證明書,對於完賽時間,我並不滿意,若不是因為迷路,外加兩次肚子不舒服,不然應該要在九小時內完賽的。

漫步浸水營古道軌跡圖
後記
   參加這次漫步浸水營古道的副學習是學會使用離線地圖MAPS.ME,相信對於參加其他自助超馬賽事,將會更有把握。
1/19億載金城、1/20台史博、1/21三村國小練跑,剛開始的前二公里因為鐵腿而卡卡的,想要跑卻跑不起來,好似在競走般,等暖身關節活動活動開之後,不適感就逐漸消失。1/22南應大練跑就較為正常些。


參考資料:
1.徐如林、楊南郡(民103):浸水營古道  一條走過五百年的路。
2.從屏東到台東,走過百年浸水營古道 https://www.travelerluxe.com/article/desc/180001289
3.泛泛精心製作離線地圖MAPS.ME教學檔 https://goo.gl/iQMT88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