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5月15日 星期五

20200515山海圳國家綠道一大圳之路慢跑

水利遺產大圳漫行
    
    翻轉嘉南平原百年命運的嘉南大圳,自1920年開工以來,到今年已經100年了~這個舉世罕見規模的超大型水利計畫,覆蓋了橫跨雲林嘉義臺南的廣大貧瘠土地,也形成了我們對南部一片綠油油的印象。這幾年社會開始慢慢了解,有位催生大圳的靈魂人物八田與一和他了不起的事蹟,我很想實地來看看嘉南大圳的風光。
水利遺產的大圳之路有52公里之長,從善化茄拔到嘉義大埔。中間會經過曾文溪新渡槽橋,但其開放時間是早上八時至下午五時。如果利用週六清晨從茄拔跑步,當跑到新渡槽橋應該還沒有開門,是故利用週五下午四點來跑,如能在下午五時前通過新渡槽橋就太棒了。
今日要跑的路線是大圳之路之前段,從茄拔至嘉南國小。因為好友麗蓉校長在嘉南國小服務,下午請補休一小時,先載小紅至嘉南國小停放,等完成茄拔至烏山頭水庫之間的圳路跑,再騎小紅回小新營停車處開車返家。

    此處西拉雅大道與臺一省道交會處,此地稱小新營,直行越過路口就可接嘉南大圳南幹線之自行車道。

    三樓高的白色豪宅飼養凶犬來看守門戶,昨晚天暗經過圍牆邊被狗吻了一口。

    山海圳綠道30K標誌,大圳之路即將展開,天空烏雲密布,應該是跑步的好時節。

 上茄農一號橋,這是嘉南大圳南幹線支線往南之圳道。

另一側則是往北,烏山頭水庫的方向。

自行車道在大圳左側

   水源自烏山頭水庫流出後,分為北幹線與南幹線。南幹線自烏山頭南行,向南跨越官田溪、曾文溪至茄拔附近,終點銜接南幹支線,渠道的斷面型式有梯形內面工及U型溝渠道內加設分隔牆(ω形),灌溉烏山頭以南約42,000甲土地,長10公里,結構物38處,支線6條,分線22條。

大圳左側有台灣苦楝之植栽,看起來較適合早上來此騎乘自行車,只是今日太陽有時被烏雲遮住臉龐,跑起來還不至於太熱。

苦楝不畏潮風鹹土,為本土種植物,生長快速,喜高溫,可防風、抗旱,通常用於行道樹、園景樹。

山海圳綠道31K標誌

    嘉南大圳自1930年完工營運至今,透過總長度16,000餘公里之給排水路,實施三年輪作給水制度,提供嘉南平原穩定的灌溉水源、改善農業環境及提升農產量農業灌溉。

山海圳綠道32K標誌,先右轉跑一小小段178縣道

自行車左轉標誌,從此跨越178縣道至對面。

再向左跑一小小段

再右轉,沿著南幹線左岸繼續跑

看著地上自行車的標誌往前跑應該不會錯!右側農田的稻米已經結穗了!

提醒用路者當心來往之自行車

左轉是自行車專用道,禁止汽、機車進入。



山海圳綠道自行車道導覽圖

茄拔工作站

南幹線至此分流為「南幹支線」、「善化支線」,正前面來出為南幹支線。
南幹線自此左分善化支線

往南幹線右側跑去是自行車車道,禁止汽、機車進入。此段兩側均有行道樹,應屬最佳綠道。

南幹線流水甚豐,已逾U型溝渠道內加設分隔牆頂。

    茄拔工作站位於嘉南大圳南幹線終點處。南幹線至此分流為「南幹支線」、「善化支線」,供應新化管理處轄內農田及民生、工業用水。

山海圳綠道33K標誌,兩側均是臺灣欒樹

來張自拍照留念

臺灣欒樹屬於台灣特有種,落葉大喬木,樹皮灰褐色,色彩豐富,秋天開黃花,結紅色果實。

跑在嘉南大圳茄拔這一段綠道遇見最多人。左側涼亭提供居民駐足休息聊天。

嘉南橋

    嘉南大圳與八田與一,八田與一(1886-1942)日本石川縣人,1901年即來臺參與土木水利工程建設。
    到了雲嘉南,八田與一看到當地農民的辛苦,要水卻苦無水可用,他更加深了要好好建設嘉南大圳給嘉南平原送水的信念。
    讀土木工程的八田與一,念書時教授曾跟他說:「如果你要造橋,要做一條可以長久的橋,你做的這座橋,要讓大家 100 年後還能走。」
    八田與一深受老師啟蒙,他希望他規劃的嘉南大圳,也能夠讓百年後的台灣農民都能夠有水可用,這就是他的初心。
    他規劃嘉南大圳的心臟就是「烏山頭水庫」的建造,將引曾文溪上游的溪水,蓄水量可達 1 億 5000 萬噸,規模是當時東亞第一大、世界第三大。
    除了烏山頭水庫還不夠,八田與一又規劃引濁水溪的給水路及其他錯綜的引水道,水道長達 16000 多公里,光是水道長度足足可以繞台灣 13 圈,總灌溉面積達到 15 萬甲地。

嘉興橋

茄拔橋

灌溉制度與耕作方式說明

山海圳綠道34K標誌

    麵包樹屬桑科,常綠大喬木,林高可達10-15公尺,因其樹冠傘狀、葉大、農綠色、遮蔭效果佳,果可供食用,木材材質輕軟而粗,亦可供建築,海島居民以此為獨木舟。

兩側均為麵包樹

嘉福橋

嘉福橋往北看去之大圳與山景

山海圳綠道35K標誌

    新設置之山海圳綠道自行車道導覽圖為直式,與原先橫式導覽圖不同。仔細端詳一會兒,才知全程還不到一半。

臺一省道之曾文溪橋及左側之自來水管橋

    左側是臺一省道之曾文溪橋,中間為有九十一年歷史的台南市定古蹟嘉南大圳曾文溪渡槽橋,右側則為新曾文溪渡槽橋。
山海圳綠道36K標誌就在新曾文溪渡槽橋第一道鐵捲門前


    由於曾文溪新渡槽橋開放時間是早上八時至下午五時,想要特地走過這座橋的遊客一定要掌握時間。
臺語稱渡槽橋為水路橋,已表達橋體的重要功能是輸送水,讓地勢高的水源能經由圳道以及渡槽橋做南北向輸送,跨越嘉南平原東西流向的河川。自1921年開 始,嘉南平原共興建七座渡槽橋,由南至北分別有「曾文溪渡槽」、「渡頭溪渡槽」、「官田溪渡槽」、「龜重溪渡槽」、「急水溪渡槽」、「八掌溪渡槽」、「朴子溪渡槽」,配合烏山頭水庫將源於曾文溪的水送達以往只能旱作的地區,同時也改善鹽害地區土地鹽份過高不能種植的問題,農作產量因此大幅增加。在1930年烏山頭水庫竣工開始供水四年後,稻米產量增長四倍,其中渡槽橋即擔任嘉南大圳水源輸送的關鍵角色。而渡槽橋的下層為輸水槽,上層則多鋪設鋼筋混凝土橋面可供行人及摩托車通行,被列為臺南市定古蹟的曾文溪、 渡頭溪、官田溪渡槽橋更可讓汽車行駛,雖然只有單線的行車寬度,卻是當時南北縱貫道路的重要橋樑。

 曾文溪渡槽改建工程由農委會補助臺灣嘉南農田水利會辦理,於103年11月完工。本設施除維持嘉南大圳南幹線輸水之機能,受益之農田灌溉面積約計8,990公頃,並穩定台南地區用水之輸水,確保嘉南地區150萬人口之公共給水及區域內工業用水之供應不虞中斷,並兼顧河川防洪需求等目標。
    工程採以生態原則、節能減碳工法運用,減少對當地環境之衝擊。並將在地生態特色-水雉造型元素納入設計,新構橋樑展現符合「現代橋梁工藝」的空間型式,營造為具有「歷史軌跡、人文景觀、生態關懷」等環境意涵,與台一線及南二高跨河空間之景觀焦點,相為呼應。

曾文溪渡槽南口

朱紅色的鐵欄杆很耀眼,地上有第二道鐵門之軌道。

向西看去是正在整修中之市定古蹟嘉南大圳曾文溪渡槽橋,「嘉南大圳及烏山頭水庫之父」八田與一在嘉南大圳整體水利工程中,於南幹線、北幹線共興建七座渡槽橋,送水跨越河道,其中曾文溪渡槽橋位在台南市省道台一線官田段曾文溪橋旁,築構在西元一九二九年的日治時代。
曾文溪渡槽橋興建後曾作為道路,兼具「交通道路」與「輸水管路」的複合功能,對台灣南北交通、經濟發展均有重要貢獻,具歷史文化保存價值。
曾文溪渡槽橋橋長約三百四十公尺,橋寬約三公尺,橋體採兩層設計,上層採鋼筋混凝土橋面,下層是華倫式桁架鋼樑水槽,使用「鉚釘」接合,工法稀有,表現出當時營造技術特色,也是日本當時工業發展在台灣之呈現和台灣公共建設的代表建築。

我在水雉造型翅膀處自拍

曾文溪新渡槽橋開放時間有限制,因緣際會,當然要多拍幾張囉!

再來一張


曾文溪渡槽橋北口
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之市定古蹟嘉南大圳曾文溪渡槽橋工程告示,預計110年4月26日完工。

曾文溪渡槽橋北口鐵捲門,應係曾文淨水場工作人員管制的。

嘉南農田水利會曾文淨水場原稱曾文「備用」淨水場,原就是備而不用、調配供水,24年前蓋好後,因原取用的原水曾文溪水源污染嚴重,水源水質水量保護區又被廢除,因此從未取用,原水取水設備又毀於八八風災,為了因應未來用水需求,水公司投入超過8千萬更新淨水設備,20170408正式啟用曾文淨水場。

跑出曾文溪渡槽橋後,看見禁止通行標誌,只好左轉接縣道南181至臺一省公路上。

縣道南181山海圳綠道37K標誌

臺一省道山海圳綠道38K標誌

一邊跑一邊回憶自行車導覽圖上明明有標示嘉南大圳渡頭溪渡槽橋、官田溪渡槽橋,就再度頭溪前跑上來看看南幹線,後來就決定沿著西側右岸往前跑。

舊渡頭溪渡槽橋

下到縣道171看到官田區公所製作之官田文化景觀分布及自行車路網系統圖。

繼續沿著土芒果樹群旁之圳路前行

官田溪舊渡槽橋



跨越官田溪之官田橋、自來水管橋、新渡槽橋與舊渡槽橋。


從舊渡槽橋往東北看去之養鴨人家

    沿南幹線圳旁跑,跑至無路,只好繞道而出,沿八田路直行可達烏山頭,右轉則可至官田工作站。

來到官田工作站,此地有麻豆支線分出西行。

   沿著南幹線跑,故錯過臺一省道山海圳綠道39K標誌,來到40K處,距離烏山頭水庫應該僅剩5公里左右。



來到山海圳綠道41K標誌處

過縣道南120水圳橋後,發現西北方南幹線圳旁有水泥路,便決定不再沿八田路跑至烏山頭水庫,而是改採跑在圳路旁。

回頭看看轉進圳旁景色

圳右側之水泥路面看起來是新近鋪設的,此時已經將礦泉水全部喝完,愈跑愈覺得口渴並有點後悔,感覺距離烏山頭水庫愈來愈遠,後來還看到對岸有山海圳綠道標誌,我猜是42K指示牌

山海圳綠道43K標誌處

鄉野間一大片的金黃色水稻田

    看到柏油路地上烏山頭的自行車標誌,我似乎又回到山海圳綠道的主線上。

鳳凰花已經開始綻放

濃蔭的綠隧道

遠遠瞧瞧有一對穿著光鮮的情侶在此拍照,我也爬上來記錄一下,這應該就是分岐工作站。

看著自行車導覽圖,自行車道應該往右轉沿嘉南大圳導水路旁,就可以跑到烏山頭水庫。不過因為小紅是停在嘉南國小,查看Google Map,沿著北幹線可抵嘉南國小,故決定先跑一下北幹線看看。

這裡是北幹線管制閘口,旁邊阿勃勒已經盛開。

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到北幹線與南幹線兩座管制閘口大樓。我是沿著分岐工作站圍牆旁跑北幹線圳旁,因為天色漸漸暗了,口渴體力又不繼,跑至縣道171就決定提早右轉,經過南二高涵洞下。

偶然抬頭看到指示牌,原來六甲區赤山龍湖巖就在此,只是時間不早了,就不繞進去了。

嘉南橋

候車亭內嵌有烏山頭風景區導覽圖之陶板

赤山龍潭寺之立石

    賴哲顯撰、鄭清和書之詠活水一詩道盡八田與一對臺之功德。「八方荒野稼穡空,田園年年澇旱中,路遙登涉興水利,命起嘉南裕民風。名垂青史蓋世功,緣起不滅浩氣沖,由來治國先治水,誌銘八田造福翕。」

歷經兩個半小時,我終於回到嘉南國小,正門椰林大道只供行人行走,無法通行汽車。

    我的跑步軌跡圖,共17.3公里,與茄拔至烏山頭水庫15公里相較,多了2.3公里。
    很開心又完成一小段臺灣山海圳綠道,下次就要邁進山林,愈來愈不容易,但我會努力跑上去。

參考資料:
1.徒步就能串聯山海圳、400年歷史與原鄉 177公里「國家綠道」說走就走
https://e-info.org.tw/node/221943



2.山海圳國家綠道:從海濱迎向高山的溯源之路


3.優游山海圳綠道

4.山海圳國家級綠道
https://www.tmitrail.org.tw/roadmap/1643

5.山海圳單車道茄拔段

6.17 臺南山海圳綠道

7.曾文溪渡槽


8.台南市定古蹟曾文溪渡槽橋 啟動修復

9.官田溪渡槽橋

10.嘉南大圳故事之一:曾文溪渡槽橋
http://takao.tw/zengwun-river-aqueduct-bridge/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