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淡蘭古道」是清代淡水廳(今台北)到噶瑪蘭廳(宜蘭)之間主要的交通路線,200多年前,因為大量移民開墾,發展出北路官道、中路民道與南路茶道的交通系統。
這些由先民走出來的道路,曾經承載一代安居興業的夢,但也因為現代化,漸漸被鐵路與公路貫穿、覆沒。
所幸,在千里步道協會奔走並與新北市觀光旅遊局歷時4年合作下,2018年底淡蘭古道旅遊路網正式推出,北路官道也宣布全線修築完畢,開放民眾自行安排行程遊覽。 中秋四連假小育回臺南紓壓 一下,從她口中得知北部已漸冷,搭乘高鐵帶著厚棉被,可能會引人側目。因為近期臺北無跑馬賽事,我與女王就決定利用過慶三連假前二日開車載送棉被給她,順道一遊淡蘭古道北路~入蘭正道,為此我規劃了兩個方案。
20201009入蘭正道第一方案
06:20-08:22 從台中大甲開車至猴硐車站 2 小時 2 分 (178 公里) https://goo.gl/maps/8vy531m7gob9oFzN6
08:35-11:35 猴硐車站步行至弓橋里活動中心,走TK1-13金字碑
古道,3.4公里,走完全程約需3小時,又稱馬偕之
路,必看金字碑、奉憲禁示碑。
12:28-12:38 牡丹車站搭乘火車至貢寮車站,
12:40-16:40 再步行至望遠坑,走TK1-16草嶺古道,5.9公里,走
完全程需4小時。
17:25-17:57 大里車站搭乘火車返回猴硐車站
18:05-18:43 猴硐車站開車至大安區 途經台62線38分(40.1公里)
https://goo.gl/maps/H7ywaBBiphmAWn35A
20201009 入蘭正道第二方案
06:00-08:23 從台中大甲開車至簡太太友善農作 途經國道3號和國
道一號 2 小時 23 分 (196 公里)
https://goo.gl/maps/RQrLsQxbicMyqAX6A
08:23-12:23 草嶺古道
12:23-12:29 從大里天公廟走路至大里火車站 途經北部濱海公路/
台2線 6 分 (450 公尺)
https://goo.gl/maps/gtv9vwLom1dT3ZHs6
12:38-12:46 大里火車站 至 福隆車站
13:34-13:42 https://goo.gl/maps/8EvcykZY9tTJwsSW8
13:42-14:30 福隆車站 至 簡太太友善農作 途經虎子山街
走路 48 分 (3.5 公里)
https://goo.gl/maps/WHeydQhtJmtKPZvS6
14:30-15:32 從簡太太友善農作開車至大安區 途經台2丙線 1 小時 2 分 (56.9 公里)
https://goo.gl/maps/76XPYuRGk4sK4TiMA
完美走完入蘭正道第一方案被女王否決,只能退而求其次,選擇第二方案走入蘭正道的後半段,也就是草嶺古道。10/9一早06:10 我從大甲出發開至貢寮,途經台2丙,沿路速限常來至4、50,因甚少開車路過此地,故安心穩穩地開,雖然從基隆暖暖後就有小雨,讓人心有些浮動不安。依照導航指示欲開至簡媽媽友善農作,導航指引一條上坡直上之小路,我卻不敢往上開,再次操作導航路線亦是指示同一條小路,只好停下車詢問當地人,說明再往前過橋右轉即可到達,他說路很寬還可供兩輛車會車。
車行至此公廁,之前做功課知道這裡是入口到之公廁,便先在此方便一下。後遇到廁所管理人員,他跟我們說上面有停車場,我們便繼續往上開,先開至望遠坑公園,見到台灣斯巴達障礙跑主辦單位正在進行場地布置,雖然這裡還有幾個停車位,但知道再上去仍有停車位便繼續往上開。開上第二停車場,發現停車格均已停滿小客車,只餘無障礙車位,就先請女王下車等候,我再將車子往下開至望遠坑公園停放。
停好車,再沿路上行至第二停車場,我回頭拍攝後二日台灣斯巴達障礙跑之場地。
沿路上之自然田野風光
大石砌成之古早房子很醒目
這就是Google地圖上標示簡媽媽友善農作之地
簡媽媽種植的一畦畦翠綠的農地
梯田內的田蓄滿了灌溉水,不知是否正準備種植二期稻? 北部稻作季節與中南部不同,安佃國小學生種植的二期稻作已剛在10/8 前一日收成。
來到台灣斯巴達障礙跑賽道的一處補給處
路線圖指示我人現在在望遠坑公園
柏油路旁電線杆亦張貼賽事舉辦公告,提醒往來車輛注意跑者人身安全。
第二停車場停滿小客車,台灣斯巴達障礙跑亦在此有做場地布置。此時亦見兩輛小黃載著八位山友來此踏青,我猜這個時間點出現此地的山友,應該都是來草嶺古道攬勝的。
草嶺古道的入口
看看指示牌的說明,我確認往草嶺古道埡口與大里火車站均是向左,便繼續前進。
旁邊的溪流巨石甚多,可見是河川的上游,我們必須先沿著產業道路往上走,才能走到正式入口。
搭乘小黃的八位山友走在我們前面
看看路線指示圖得知現在我人已在跌死馬橋後
我在這座石頭橋上留下帥氣身影
關於「跌死馬橋」橋名的由來,有幾個不同的傳說:其一為當年古道商旅自基隆騎馬至此,因木橋狹窄而爭道,馬匹體力疲弱、腳力不堪負荷,致跌落橋下,故得名;另一說為當時橋身以木頭搭造,馬匹經常因橋面濕滑而跌落橋下,因此得名。
沿途樹上均綁上台灣斯巴達指示帶,方便跑友辨認。
前方指示牌指示向左是草嶺古道方向
指示牌近照
女王率先走在前頭
走入石板路後,眼睛為之一亮,風光明媚,我特地幫女王留下美美的身影。
從貢寮車站啟程獨行之山友主動說要幫我們合照
溪流之石塊壯碩巨大
初生不久的嫩葉,煞是好看!
鋪排整齊之石板階梯,走起路來很舒服。
路線圖指示我們現在已在仙跡岩
這塊突出岩石應該就是所謂的「仙跡岩」,在巨石上有人的腳印,相傳是曾有仙人於此駐足~大家可以跟仙人比一比腳丫子的大小喔!!!
此時女王已將外套脫下綁在腰際
台灣斯巴達障礙路跑從出發地至此應該有七公里之多。
我與女王在刻有雄鎮蠻煙魔碣前合影
此摩碣寬3米36,高1米19,而由來則有三種傳說:
一是同治6年間,臺灣總兵劉明燈北巡噶瑪蘭至此,遇大霧迷漫,方向難辨,又聽說此地常起蠻煙瘴霧,危害過往旅客,故題字刻碑,以鎮壓山魔,防其作怪。
二為昔日商旅往來於蘭陽平原與暖暖之間,一路肩挑重擔,披荊斬棘,但在攀越山嶺途中,如果遇上了土匪,身上財物常被洗劫一空。劉明燈巡行至此,特別在路旁巨石上親書「雄鎮蠻煙」4個大字,代表官方的軍威及整治決心,從此土匪絕跡,來往於草嶺古道上的商旅百姓,生命財產也因此得到保障。
三則是相傳劉明燈之弟劉朝帶當年率兵經此,突遇原住民,在此發生衝突,500餘人全部罹難,劉明燈後經此地時,為表追懷感傷,特立碑憑弔。
漫步徐行於幽静的古道上, 時有潺潺的清流在側,或翩然的白鷺與優遊的牛群相伴。待時序入秋,山巒間觸目可見連綿不絕的芒草, 泛落銀光似地在風中招摇、翻飛。
漂忍之際,陽光掩映在斑駁的石階上,不期然一眼瞥見苔痕青綠的石渦裡,有一小畦雨露著一指落葉, 奕然一股綿綿的情懷,柔柔地在心湖中滑綻開來,原來對自然的感動可以是如此的深切
纏勒現象,眼前乍看是一株大榕樹,事實上卻有三棵樹交纏在一起最先是後頭那株大葉楠長在這裡,小鳥在別處吃了榕果後,飛到樹上來拉了一您大便,大便裡有未經消化的榕樹小種子,小種子後來發芽長成了一棵小榕樹附生在大葉楠的枝幹上。由於榕樹生長快速,且氣生根發達,便將大葉楠給纏抱了起來,部分的氣生根伸到地面後,便越長越粗,好似枝幹一般。氣生根不僅包住了大葉楠,左邊的這棵樹杞也難逃榕樹如八爪魚般的魔掌。榕樹這般長相便是名符其實的纏勒現象。
盤根錯節的樹根
綠藤高懸樹上
有不少人在這裡的涼亭休息吃點心
不仔細看還不知這裡還有化妝室
草嶺古道緣由
淡蘭古道是清嘉慶十二年(西元一八〇七年)台灣知府揚廷理所開的。目前所知的路線為自暖暖、四腳亭、越過三貂嶺,再經頂雙溪、草嶺等地而進入宜蘭。是當時台北宜蘭間的陸上交通孔道,行旅興盛達一百多年,直到數十年前宜蘭線鐵路及北宜公路開闢後,才逐清式微。
草嶺古道對台灣的開發史具有重要意義。第一、因淡蘭古道的開闢。引導先民們翻山越嶺,進入蘭陽平原,加速宜蘭地區的開發。第二、淡蘭古道是台灣北部最早的一條東西向通行道路,是清代實行「開山撫番。政策中很成功的先例。現在已經劃定為-東北角海岸國家風案區管理處的古蹟保存公園區。草嶺古道是先民在台灣東北部開闢淡水廳(台北縣舊稱)到噶瑪蘭廳( 宜蘭縣舊稱)間"淡蘭古道"的一段,途經二縣分界的山嶺――草嶺・所以俗稱"草嶺古道"。
早期往宜蘭的人必須坐帆船繞經三貂角南下,海上航行風險太大。基於拓荒和行旅安全等理由,乃有在陸上開闢一條通路的需要。淡蘭古道就在這種背景之下産生。
古道本身已經是一項彌足珍貴的歷史古蹟。然而,其沿途的二個碑碣:雄鎮蠻煙摩碣與虎字碑更可算是古蹟中的古蹟。這些古蹟都成了先民墾拓蘭陽地區的歷史明證。因此也可看出先民胼手胝足,開啟山林,墾闢蠻荒的偉大精神與不朽的功績。
草嶺古道所經之處,同時也是自然生態環境優美的地區。治途溪流潺潺,水聲瀝瀝,闊葉林木鬱鬱蒼蒼。遠望坑附近仍保留古樸的田園風光,梯田阡阳 ,農舍倚立,相映成趣。調諧成此古道景色,供我們憑弔與深思。
草嶺古道里程及路線圖
化妝室隱身在叢林中,還有專人負責打掃。
很像樹怪巨人
來到埡口前,東北季風強大,吹起陣陣芒草浪。
我開心地在路中拍起照來
大家看到見此山中美景,亦紛紛拿起手機來拍照。
涼亭指引著山友前進的方向
著名的虎字碑矗立在眼前,是草嶺古道必拍的景點
大家輪流在虎字碑拍照,也因此有人主動幫我們二人拍照。
即是要繼續前進,我還是不能忘懷蒼勁有力的虎字。
清朝同治中台灣總兵劉明燈至此又遇狂風襲人,再書「虎」字刻石以鎮之。
大家對於這個虎字碑應該都會久久不能忘懷吧!
原來觀景涼亭有二座,而非最初僅看到的一座,右上的路徑是通往桃源谷,之前有機緣去過一次,期上展望風景甚美,但因為從景觀台上去還有4.5公里的路程,便準備打道回府。
草嶺古道路線圖、草嶺古道與桃源谷步道簡介
所謂「埡口」,是位於兩山交會點,自然形成的凹地,也就是地理學上所稱的 「鞍部」。鞍部地形時有狂風出現興地勢有絕大關係,面迎台灣東部强大的東北季風,再加上雪山山脈高山阻擋,季風沿山谷湧昇,風勢增強,終年不息。
因為風勢强大,使得高大的喬木難以生長,只有較低矮的芒草及地被植物能够生存下來。所以在此你看到盡是一片芒草的景觀。入秋之後,當芒花綻放時,又是另外一種動人的景致。
在後的女王稍事休息
啞口的風強大吹得女王的頭髮飄散
良辰美景在前,自然又來張獨照
草嶺也是秋日賞芒的好去處。草嶺可不是天生就這一副模樣,環顧四周,接近山頂處仍有樹木生長,形成樹林,顯見這裡環境因子的綜合影響,對樹木並不構成生長限制。曾幾何時,這裡曾經歷過森林大火,毀去了大片的森林,隨著歲月的遞轉,森林正從山凹處努力地向山頭恢復;但由於山頭環境相對惡劣,演替速率緩慢,以致仍維持在草生地的狀態,故名「草嶺」。登上觀景台望向來時路,我仍頻頻讚嘆。
龜山島靜靜地叭在大海中若隱若現
將龜山島拉近一點
啞口周遭之景觀自然動人美不勝收
山谷中的古道是早期淡水廳通往噶瑪蘭廳的道路
五位女山友在涼亭棧道上坐下來靜靜地觀賞龜山島之美,順道 吃點點心,我與女王也合吃一個吳記綠豆椪,因為美味可口,還想說到台北時可以去購買,後來上網發現台南亦有分店就不需專程去尋訪。
從觀景涼亭往大里天公廟前進,我仍頻頻望向來時路。
福德祠中的土地公一家人和樂融融
土地公廟外搭景觀亭,足供土地公一家人與往來山友遮風避雨暫時歇腳。
路線圖指示我們已走完一半路徑,準備下到大里天公廟,彎彎曲曲的柏油路面,有些路段完好,有些路段則破碎不堪,我們選擇沿著棕色路徑石板階梯直下。
石板階梯會穿越柏油產業道路
遠望桃源谷山崖還蠻陡峭的
桃源谷上方也有個觀景涼亭
跟著前方山友的步伐,我們緩緩地拾級而下
卵石鋪成的階梯步道
壞壁無由見舊題一秋風中話盧宅
盧宅位於草嶺古道的鞍部到大里天公廟中途,清朝是客旅由臺北到宣蘭或宜蘭回臺北崎嶇古道中途的落脚休息點,由於四週並無房舍,因此早期曾是道路上重要的小客棧。當盧宅主人過世後,加上草嶺古道之交通用途變小,後代子孫遂不再提供商,旅住宿,今天只留下斷垣殘壁供後人憑弔。
盧氏客棧示意圖
石欄杆、青苔與爬藤類植物讓人發思古之幽情
遙想當年古道熙來攘往的人們,挑著民生用品進行交易。
另一處觀景涼亭
觀景涼亭展望
石板階梯並非完全連續,被後來鋪設的柏油產業道路切斷。
來到護管所,古道上新的客棧
古道客棧提供簡單餐飲,讓山友能夠填飽肚子。
護管所設置之源由 虎字碑護管所建於民國五十九年,係屬羅東林區管理處礁溪工作站,宜蘭事業區林班。林務局為林地管理,在造林中心區、林相優良區或易發生火災、盗伐、濫墾之林地,設置林地護管所,派遣專責人員執行森林護管工作。
七十八年間,交通部觀光局東北角海岸國家風聚區管理處,因草嶺古道遊客人數日增,為遊客解説服務需要,經洽林管處報奉林務局核准, 同意將原護管拆除,利用原地興建遊客中心,一樓供遊客休憩參觀,二樓供護管所使用。
護管所前之大榕樹,可循右側產業道路下到大里天公廟。
古道客棧之全景
我們從草嶺古道入口離開古道來到蘭陽第一勝~大里天公廟。大里簡位於草嶺東南麓山腳下,舊時設有民壯寮,以守此入蘭之山口。
大里地區周圍景點導覽圖
樹林婆娑見龜山島
天公廟後之碑林
慶雲宮廟前之石獅,氣宇非凡。
我在慶雲宮廟埕前留影,也就是天公廟,去年騎乘自行車環台,就曾經過此地並駐足休息。
有蘭陽第一勝,前人精神堡壘之稱的大里天公廟(又稱慶雲宮),位於宜蘭縣濱海公路旁的漁村內,主奉由漳州供奉來台的玉皇大帝(天公),自古以來與蘭陽平原的開發息息相關,見證宜蘭在地人文發展的歷程,而如今仍香火鼎盛,是鄉民的重要信仰中心。這座百年廟宇建築繁複,氣勢磅礴,背倚綠意盎然草嶺山,面向湛藍浩瀚太平洋,遠可眺望載浮海面的龜山島,地理環境幽美、景色殊麗,吸引許多遊客專程前來欣賞這番美景。
大里天公廟自清道光16年(西元1836年)肇建以來,歷經多次整修,廟外樓閣雲起,廟內金碧輝煌雕樑畫棟,每年農曆的正月初九是當地慶典之日,遠從各地而來參拜的信徒總是絡繹不絕,而此處的『大里觀潮』曾被列為『蘭陽八景』之一,於膜拜祈福之後,從天公廟樓台外遠眺龜山島,晴時碧海藍天相輝映,落雨則見多少樓台煙雨中、霧漫迷濛,尤其當東北季風到訪時節,沿岸波濤洶湧、壯麗非凡,氣勢更為莊嚴磅礴。廟口處也有許多賣魩仔魚羹、四破魚、石花凍等鄉土小吃與特產的小店,是到此參拜遊覽的香客及旅人們不可錯過的在地美味。慶雲宮三川門
前面走了一小段路,後來才想到要使用Gamin來記錄,實際行走里程比記錄長一些。
軌跡路線圖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